目前全球经济情况让一些经济学家联想到1999年的情形。只有美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增长良好,股市复苏,出现科技泡沫。这次,欧洲经济由于缺乏本土的发展动力,增长疲软。伦敦经济学家Dario Perkins在他近期的研究中阐明了这个观点,他预计美国经济将会保持3%~4%的增速。在全球范围内,英国、墨西哥、加拿大可能也会表现良好。新兴市场则会面对长期压力。
"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扬说明了所谓'赤字'新型市场的脆弱;而那些'盈余'的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汇率被高估,大宗商品的价格可能会下跌。可惜这一次,欧洲的情形也不怎么样——缺乏本土的发展动力,欧元区将会继续衰退,通缩的压力会从外围进入到欧元区核心。日元贬值,日本将会继续榨取其他国家的需求,安倍经济带来的竞争性贬值而只是提前了未来的经济发展。"
实际汇率与复苏不均衡
后经济危机世界各国的经济复苏程度实际并不均衡。Perkins指出,美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唯一充分调整的国家,私营部门完成去杠杆化,居民消费复苏,实际汇率快速下降。美国政府也在削减财政开支,估计很快就会摆脱赤字。
过去美国一直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进口国。但是现在,随着美元贬值,实际利率下降到二战以来最低点,这种情况一去不复返。那些原先依赖向美国出口是商品的新兴市场,将不得不面对本国消费不足的事实。
上图显示的是经合组织(OECD)根据单位劳动力价格与1973-2012年间后布雷顿森林平均体系(post-Bretton Woods average)计算出的各国实际汇率。图中可见美元实际汇率总体下跌,人民币则是1993年以来的最高点。
中国:坚持改革必须度过难关
根据以上的观察,FT评论员Izabella Kaminska认为中共三中全会制定的开放市场的改革方向,与其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政策,不如说是实际情况的必须。中国正在尽一切努力转移国内资本市场的通缩压力。
对此,Perkins认为中国有两种选择,坚持改革或者维持现状,依靠贸易发展经济:
如果落实改革,就像三中全会的方针那样,中国经济将会在未来的几年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中——资本外流,人民币贬值;出逃的资本将会破坏银行的储蓄基础并抬高名义利率;大量不良贷款亟待资本重组。从国际影响上来看,人民币贬值将会刺激出口,从而有利于环太平洋地区的供应商,但在一个普遍货币贬值的环境中也会加剧国际间的竞争。
如果中国政府在经济改革上退缩不前,那么中国经济的增长将会在反复的人工刺激下断断续续。资本仍会逃离中国,只不过在政策的压力下放缓节奏。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投资有可能会快速削减,进出口增长放缓,从而损害国际经济增长。向中国出口商品的国家,比如德国、日本还有过去的亚洲四小龙,将会十分失望。
美国:增长不以通胀为代价
Perkins认为美国经济的增长,推动力将来自于制造业的回流。美国经济上升的竞争力将会刺激投资,在2014年带来另一轮复苏。相比人民币等亚洲货币,美元的竞争优势,再加上降低的人力成本、低廉的能源价格使得美国处于竞争的高地。但这次不一定会带动全球经济发展——未来,作为全球第二大生产商,美国的制造业可能会向本土回流。此外,页岩气的开发也是一大助力。页岩气不仅带来比石油更便宜的能源,还带来基础设施设施——运输管道的建设的需求。
另一个与1999年相似的情况是,通胀的压力并不大。按照Perkins的观点,短期内美国不用考虑通胀的问题。GDP升高推动的长期增长潜力与廉价的能源将会成为缓解通胀的主要因素。页岩气的开发不仅带来比石油更便宜的能源,还带来基础设施设施——运输管道的建设的需求。就算美联储提升利率,也不会造成经济出轨,因为美国已经不再为负债所困。他认为,即使财政紧缩,退出QE也不会影响经济形势。
日本:结构问题尚未解决
Perkins 认为安倍经济的良性作用可能会需要较长的时间显现,因为日本经济仍有重大结构性问题尚未解决。日本经济增长的阻碍在于:大量资金流入企业,而消费者持有的现金不足。企业的储蓄太多,导致投资率升高,企业囤积大量资金。在人口衰减和增长放缓情况下,日本的投资率比美国高4%,而居民消费只占GDP的8%(相比美国的6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