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3日,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公布了林业局于2009-2013年组织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2003年首次湿地资源调查后的十年间,中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337.62万公顷,减少率为9.33%。
对中国来说,水供应早已警钟长鸣,因为我们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度只拥有全球6%的淡水资源。
林业部此次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约合53.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58%。
2003年以来,中国失去了将近34万平方公里湿地,超过了荷兰全国国土面积。
从湿地调查的数据来看,水资源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警报已经升级:
十年间全国湿地保护率由30.49%提高到43.51%,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湿地候鸟迁飞路线、重要江河源头、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等范围内的重要湿地还未全部纳入保护体系之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湿地保护率仅为51.52%。
而且,威胁湿地生态的主要因子已经由污染、围垦和非法狩猎三个增加到五个,新增了过度捕捞和采集、外来物种入侵和基建占用。
威胁因子出现频次增加了38.72%。主要威胁因素增加,影响频次和面积都呈增加态势。
香港非营利组织"中国水危机"网站总监Debra Tan向路透记者表示:
今后水资源面临的压力会加大,竞争会增加。随着城镇化持续,中国将需要种植更多的作物,在湿地会生长更多的作物。
据中国水危机统计,中国工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5%,中国缺水地区贡献了全国38%的农业产值和51%的工业产值,合计逾人民币46万亿元。
缺水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发电也会受冲击。中国97%的电力发电都需要用水,而中国政府还计划到2030年新增1.2太瓦水力发电。
煤炭发电用水已占用水总量的17%,为缓解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严重的空气污染,中国政府计划扩大内蒙古的煤炭生产量。
绿色和平组织及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预计,到2015年,内蒙古的工业用水需求将因煤炭增产而倍增,比2010年的需求量高141%。
世界资源研究中心(World Resources Insititute)去年10月发布报告显示,中国一半以上的燃煤电厂位于严重缺水的地区。可以预料,能源、农业和日常用水的水争夺战将更趋激烈。
按不同地域划分,中国水危机归纳认为中国目前有"干旱11省",因为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和8个省份都属于低于水贫困线的地区。
2011年,约有5.1亿中国国民居住在干旱11省,这11个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贡献了全国45%的GDP。
中国领导层无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采取行动增设保护区,增加投资。
本月10日,青海省正式启动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将全省54.6%的国土面积纳入治理范围。
二期工程含两大类24个项目,总投资达160.57亿元,投资比一期工程投资翻了一倍多。
2005年,中国政府投资75.6亿元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建设。
201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该试验区是中国首个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
国务院还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以及该规划的"十一五"和"十二五"实施方案,按"十二五"规划,将为保护湿地投入129亿元。
但无论如何,失去的资源难以再得,生存、发展的需求有增无减。只要中国还大量需要用水,就面临"干渴"的未来。用水和治污同样是摆在决策层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