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一季度末,获批开业的财务公司共184家,较年初新增8家;同期,财务公司行业表内外资产达到4.32万亿元。
在决策层控制信贷规模去杠杆政策的背景下,影子银行取道委托贷款继续在中国金融体系中扩张。2013年社会融资总规模缩水了5612亿元,而委托贷款却增长了两倍。
与此同时,财务公司呈现出了资产负债表外化的趋势。在行业4.32万亿的表内外资产中,蓬勃兴起的表外业务规模超过了表内贷款业务规模。21世纪经济报道认为,金融脱媒之下,委托贷款业务的兴起推动了财务公司表外业务的异军突起。
委托贷款的发展与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息息相关。对于财务公司表外业务"开花结果"可能带来的风险,监管部门"鼓励与规范并重、培育与防险并举"的监管立场十分明确。一方面对于财务公司渴望的定向降准,中国人民银行保持了审慎的态度。
另一方面,银监会积极探索、引导支持财务公司发展,下一步将允许财务公司试点延伸产业链的金融服务,开展"一头在外"票据融资和保理业务,并可向现有客户提供金融增值服务。
华尔街见闻网站此前介绍过(华尔街见闻已推出APP),据中国央行的金融稳定报告,今年第一季度新增委托贷款较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7153亿元。去年委托贷款增幅相当于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规模的30%左右,是2012年委托贷款规模的近两倍。委托贷款占总体贷款规模已达3%。
如图所示为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新增委托贷款规模,尽管近几个季度委托贷款增长势头趋缓,2014年第一季度新增委托贷款同比增幅依然高达36%。
据《华尔街日报》数据显示:
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建设银行的未偿委托贷款为1.4万亿人民币(约合2200亿美元)。
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各大银行共计发放7154亿元委托贷款。这个数字可能还不是实际的委托贷款规模,因为这仅仅包括银行亲自代理的那一部分委托贷款,并不包括银行在其中仅起到促成作用的公司间贷款。
同样方兴未艾的是财务公司的表外业务。在财务公司4.32万亿表内外资产中,表内资产规模甚至较年初下降2.98%,表内贷款达1.1万亿元,占中国境内各金融机构贷款的1.46%。财务公司表外业务规模超过了表内贷款业务规模。
财务公司行业"表外开花"的趋势及"假委贷,真高利贷"的经营模式无不引央行和监管者担忧。因为委托贷款的发展与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息息相关,表外融资的膨胀也被视为部分已经规避了存贷比和存款准备金监管要求。
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会长张华本周一代表184家财务公司向人民银行振臂一呼:
"我们希望有关监管部门能从支持实体经济角度出发,从财务公司的特征出发,将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15%-16%水平调整到我们预期的5%-8%。
他表示,如果上述定向存准调整成功,新释放的资金量将达3000亿元。
当日与会的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对定向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持保留态度。他向在场的184家财务公司代表明确提示,"表外规模别搞那么大。" 他认为,表外业务增长过快一定程度上存在规避监管的行为。
尽管如此,银监会非银部副主任张电中认为应客观分析财务公司委托贷款的作用和快速增长背后的原因。
张电中表示财务公司是企业的"内部银行",在经济增长下行时期,企业集团对集中资金、降低资金成本的要求更大,要求财务公司发挥更大作用。由于外部融资成本相对更高,企业集团希望通过财务公司将集团内部资金利用更加充分。
张电中本周一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委托贷款是中国独有的,一直是监管重点,不能笼统地对其进行负面判断。
当然,作为财务公司的监管部门,银监会"鼓励与规范并重、培育与防险并举"的监管立场很明确。
就具体监管措施而言,昨日一同在场的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拿出了六大机制的新监管建议——建好战投合作、产业约束、复合定价、产品创新、稳健薪酬、风险管控六大机制,牢牢扎根产业。
至于财务公司的定位与约束问题,杨家才认为:
"财务公司主要在集团内部做公司金融业务,不能过度往集团外发展,这是由产业来约束的。"
在培育与引导财务公司发展上,银监会也在积极探索。
据证券时报网,银监会官员昨日透露,下一步将支持财务公司试点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开展"一头在外"票据融资和保理业务,并可向现有客户提供金融增值服务。
该人士还表示,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探索建立财务公司资产登记及交易平台,并研究起草财务公司行业评级体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