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指出,多数亚洲以外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直接敞口非常有限,纵使近期这些敞口有所增长。所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给他们造成的直接风险有限。当然,他们有可能受到经济放缓继发效应的影响。
外资银行直接风险敞口,也就是贷款和证券投资在过去三年近乎翻番。根据24家外资银行向国际清算银行(BIS)上报的数据,到2013年年底,直接风险敞口达到6,980亿美元,其他担保及衍生品合约并没有被列入其中。
大国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风险浓度较低。据BIS数据,英国银行的直接敞口最大,为2000亿美元,但这仅占到整个银行系统的1.6%。
然而,这所有的敞口都集中在两家银行,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两家银行都有充沛的在岸业务。他们运营着在华最大的外资银行分支,却仅占到很小的市场份额。根据惠誉预测的数据,2013年年底,汇丰银行中国敞口为1480亿美元,几乎持平汇丰的"惠誉核心资本(FCC)"。渣打银行敞口则为820亿美元,为FCC的两倍。大多数敞口均是跨境及交易相关的,其中一大部分与中国的国营企业相关。不过,两家银行的在岸业务往往非常重要,而且正稳定增长。
美国银行在华直接敞口为830亿美元,仅占市场份额0.6%。美国各大投资银行同样拥有其他潜在敞口,比如衍生品合约。不过这一数额仍然非常小。花旗银行拥有在华分之,其在美国银行在华敞口中占比最大,但全部敞口也仅为320亿美元,FCC比例也只有20%。
其他存在较大在华敞口的外资银行,其风险也处于可控状态。日本银行在华敞口占资产比例为0.6%,法国为0.4%,德国为0.4%,澳大利亚为1.2%。澳洲银行的在华敞口增速最快,其受到了中澳两国贸易往来增长以及澳大利亚银行拓展亚洲业务的影响。外资银行贷款在很大程度上分属短期融资。
总体来说,受中国经济增长风险影响较大的银行都在亚洲,但只有部分银行被列在BIS体系中。比如BIS只列入了台湾和新加坡的银行,没有列入香港和澳门。当然,香港的业务在很大程度上被归类于英国银行下的汇丰银行以及渣打银行。
中国的外资敞口地域分布集中在香港。惠誉认为,香港当局对在华敞口拥有着大范围的定义。基于其对非银行在华敞口的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香港银行的大陆敞口为7980亿美元,为系统资产的34%,并较2010年底上升15个百分点。
然而,从青岛港事件来看,外资银行的敞口并不小。由于以上数据并不囊括担保和衍生品合约,意味着回购和信用证业务并不包含在内。
高盛指出,随着融资骗贷事件持续发酵,外资银行将开始对其回购业务所存在的在华风险敞口进行排查,因此,部分外资行可能缩减或暂停其中国商品回购业务,并且可能进一步调查以确定是否永久停止这项业。
高盛还指出,纵然银行并没有在调查中发行新的情况,他们仍然会整体上提高对中国商品融资业务的要求。这可能是提高融资成本,以此来逐步减少回购和铜融资交易。而如果有更多类似案例出现,整个业务的相关敞口会被大幅下调,商品融资和回购业务也将步入无序收缩状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