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银行对于向中国金属贸易公司给予财务担保愈发谨慎,此前中国企业涉嫌重复利用大宗商品获得多笔贷款的诈骗问题遭到调查。
青岛港周一证实,中国政府正在对与该港口铝、铜库存相关的涉嫌诈骗问题进行调查。青岛港称其本身不是调查对象。
据知情人士称,外资银行也在自行展开调查,调查涉及一家中国私营企业是否重复利用同一批大宗商品库存从多家银行获得多笔贷款,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金融规定,同时也可能对放贷方和贸易公司存在欺诈行为。
随着调查的持续进行,中国的大宗商品贸易们表示,一些银行推迟开出新的信用证,这是贸易商用于进口大宗商品的财务担保。浙江省宁波明辉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铜交易员Harry Wang称,铜进口肯定暂时会减少。
据银行业管理人士称,一些自行展开调查的外资银行也推迟与中国大宗商品贸易商达成新的融资协议,直到这些银行对目前的情况有了明确了解。
银行业暂停为中国大宗商品业融资的进一步迹象可能会给全球市场带来震荡。中国的铁矿石和铜消费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二和逾40%。自从有关涉嫌诈骗问题的消息在整个市场传开,过去一周伦敦市场上的铜价格已经累计下跌了4%,至每吨6,640美元。
大宗商品融资交易中断也可能进一步降低中国的信贷可获得性。由于中国政府寻求控制某些高风险贷款,目前国内已经陷入信贷供应不足的局面。
近10年来,通过为进口大宗商品融资,中资银行和西方银行为资金流入中国打开便利之门。最近外界一直担心中国的贸易商们以大宗商品作为抵押,以较低的离岸市场利率借入美元,然后将其投入到利率较高的境内市场,从而进行套利。之后这些贸易商再偿还美元贷款。
中国有关部门默许了这种做法,以便刺激信贷拉动的经济增长。但是最近几个月中国政府的担忧加重,担心一些金属贸易商以同一批大宗商品作为抵押品向多家银行贷款,从而给金融领域带来了系统风险。
去年,为降低对信贷刺激的经济增长的依赖性,中国政府的措施之一就是强制减少了单位大宗商品的融资金额。据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说,受此影响贸易商扩宽了进行融资交易的大宗商品的范围,令其不再仅仅局限于铁矿石、铜和黄金。高盛称,眼下,大豆、棕榈油和铝也成了融资抵押品。
高盛预计,2010年以来大宗商品抵押融资造成的资金流入规模介乎810亿-1,600亿美元之间。
如果中国当局更加严格地执行有抵押才能获得贷款的规定,那么交易员可能将被迫在市场上出售大宗商品用来融资,然后偿还美元计价的贷款。这样一来,大宗商品供应将增加,价格会因此承压。未来融资交易数量减少也会降低中国的大宗商品进口需求。
这些融资交易曾推动中国4月份的铁矿石和铜进口量出现两位数的同比增幅,虽然中国经济显示出不断放缓的迹象。
现在有迹象显示进口量正在减少。4月份以来,中国的监管机构向地方政府表达了对大宗商品支持的融资活动的担忧。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铁矿石进口量较此前一个月下降了7%,铜进口量下降了16%。
一些分析师称,大宗商品融资交易的吸引力正在下降,甚至在相关调查展开之前就已经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为了减少热钱流入,中国的决策者今年引导人民币贬值。汇率下降会侵蚀那些进行套利交易的交易员获得的利润。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驻伦敦的经济学家贝恩(Caroline Bain)在近日发给客户的报告中称,受近期人民币贬值以及基础资产价格下跌的影响,大宗商品融资交易的盈利能力正在下降。
贝恩预计,到9月底,铜价将降至每吨5,800美元。她预计,在2014年年底,铁矿石将从目前的大约每吨95美元降至每吨90美元,最近几年为了满足中国的需求铁矿石供应增加,造成价格疲软,对于融资的担忧将加剧这种疲软势头。
其他人则表示,中国基础设施、住房和电网的建设所带来的对大宗商品的潜在需求将对价格构成支撑。澳新银行(ANZ)估计,由于存在对澳大利亚及其他地区高品质铁矿石的进口需求,铁矿石价格不会持续位于每吨100美元以下。
不过,一个未知的大问题是,用于融资交易的大宗商品的库存规模。一些分析师估计,大约80%的铜进口被用来进行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但其他人则表示,总规模接近五分之一。
分析师称,青岛港的铜库存大约为50,000吨,相比之下,上海的铜库存有800,000吨。新加坡Barclays Research的分析师Sijin Cheng称,现在没有证据显示上海的贸易商向银行进行欺诈性抵押。
一些人则从调查活动中看到了一线希望。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称,在较长时期内,该行认为严格控制铜作为融资媒介的举措将为铜市场注入一些信心。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