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领导的入侵伊拉克行动和随之而来的内战所引发的动荡,在2008年后渐渐平息,有分析人士称,中国成了那场冲突的最大赢家,至少在石油利益上是如此的。中国最大的国有能源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集团")成为伊拉克石油业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对风险的容忍,再加上愿意接受更低的利润,使中石油集团拿到了主要的政府合同,并在伊拉克投资了数十亿美元。
此刻,公司正在紧张地观察着愈演愈烈的伊拉克危机,他们对风险的承受力面临考验。训练有素的逊尼派圣战组织伊拉克与叙利亚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Syria,简称ISIS)在本月发起了大规模攻势,威胁要在伊拉克重新挑起内战。
一名中石油集团代表在周日晚间通过短信回答了记者用电子邮件提出的问题,他说,"我们会和合作伙伴一起,密切留意局势的变化,确保公司人员和财产安全。"
在公司的宣传册上,中石油集团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协助美国入侵后的伊拉克重建其石油基础设施。伊拉克的油田规模居世界前列,中石油集团在其中掌握着巨大的份额。
伊拉克最大的油田位于南部,那里的居民以什叶派阿拉伯人为主,什叶派主导的伊拉克政府及其安全部队在当地得到广泛支持。宗教领袖还可以调动那里的什叶派民兵。因此,已经攻占了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地区的逊尼派阿拉伯圣战分子夺取油田的可能性是不大的。ISIS近日在北部展开战斗,夺取了几座城市的控制权,但是还没有向什叶派为主的巴格达发起大规模攻击。
中石油集团的油田中,位置最靠北的是艾赫达布(Al Ahdab),在巴格达东南方向110英里(约合177公里)以外。另外三个由该公司运营的油田分别为鲁迈拉(Rumaila)、哈尔法亚(Halfaya)和西古尔纳1号(West Qurna 1),都在最南端接近伊拉克-伊朗边境的地方。另一家中国国有能源企业中国石化在北部的一座油田占有份额,但那里属于伊拉克库尔德斯坦自治区,受到令人生畏的库尔德民兵保护,他们已经誓言保卫家乡这块山峦叠嶂的土地不受ISIS侵扰。
看到ISIS闪电般地攻占北部城市,其中包括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连南部的外国石油运营商都紧张了起来。行业网络出版物《伊拉克石油报道》(Iraq Oil Report)在周一称,BP和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已经撤离了部分或全部外国工人。报道称,这个消息是当地的伊拉克雇员透露的。(美国国务院[United States State Department]在周日宣布,将从驻巴格达大使馆撤出相当一部分员工。)
BP没有回应通过电子邮件发出的置评请求。埃克森美孚的一位发言人说公司不会公开讨论安全问题。
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报道,上周五,即6月13日,逊尼派武装分子向巴格达进发之际,国际原油基准价超过了114美元,为九个月来首次。但这个价格在周二就回落了。
对于在南苏丹、安哥拉等局势动荡地区进行投资,中石油集团并非生手。公司在全球能源勘探领域属于新人,至少跟西方企业相比是这样,包括它在内的中国几大国有能源巨头需要满足中国迅速增长的石油和天然气需求。
中石油集团称其在伊拉克石油业投入了40亿美元。2008年,中石油集团的上市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和伊拉克政府签署了开发艾赫达布油田的服务协议。第二年,中石油集团在一项BP牵头的联合投资中占股37%,共同开发伊拉克最大的鲁迈拉油田。中石油股份公司从2009年开始了在哈尔法亚油田的运作,去年十一月,该公司向埃克森美孚购买了西古尔纳1号油田25%的股份。
目前,伊拉克的石油生产已经恢复到了2003年美国入侵前的水平。2012年,伊拉克超过伊朗,成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中的第二大原油生产国。但其石油产业依然受到基础设施和安全问题的困扰。
中国在增加从伊拉克的石油进口。进口量去年增长了约50%,使伊拉克成为中国第五大原油进口国。
中国在伊拉克的利益不仅限于石油产业。中国企业在伊拉克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中都有投入。隶属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中国青年报》估计,在伊拉克工作的中国人达到了1.5万人。
中国的建筑和承包公司通常会向海外工地派出大量中国劳工。一旦危机波及到这些地区,中国官员就被迫要考虑组织大规模的撤离行动。据中国的国有新闻媒体报道,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时,中国官员安排了3.5万名中国公民撤离,主要是通过海路。
五月初访问安哥拉时,李克强总理和当地40多名中国商人会面,探讨了中国日益增加的海外利益以及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中国外交部网站上的一则公告称,李克强向商人们表示,中国领导人十分重视海外中国公民的福祉,计划加强在全球的领事服务。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