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治家、经济学家Jairam Ramesh曾在近10年前提出把中国与印度看作一个整体的经济思想,成为超越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学术概念,还创造出"Chindia"一词,即China + India。
自1980年代开始,中国与印度渐渐成为高成长国家,也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印二国是近邻,二国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此前一项对金砖四国的研究表明,未来50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就是中国和印度,故此"Chindia"概念渐渐为人熟悉。
不过,这个"中印大同"的概念因为包括地缘政治矛盾的种种原因,并没能真正实现。事实上中国的的发展速度把印度远远甩在了身后。同时印度前总理辛格也选择了亚洲另外一个伙伴结盟,日本,以至于又出现了"Jindia"一词,即Japan+India。
即便印度刚上任的总理穆迪对中国显示出积极友好的态度,但Jindia未来的潜力依然不能小觑:
1.日本跨国公司寻求扩张
日本公司的扩张态势与安倍经济学有密切关系。随着安倍激进货币政策下日元的大幅贬值,一些出口型日本企业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增长,提高了他们海外扩张的能力。
尽管日本公司此前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中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但在印度还并未大展拳脚。尤其是新一任印度领导人穆迪身负改革众望,印度中产阶级有望加速崛起,这对于日本企业的吸引力很大。
所以在长线上来看,印度的增长潜力要大于中国和东盟国家,根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去年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印度排名未来10年日企心目中最有潜力国家榜首。
其实一向嗅觉灵敏的日本企业早已开始了行动,在2002至2012十年间,日本企业在印度投资超过120亿美元,占印度外国直接投资(FDI)额的7%,仅次于毛里求斯、新加坡和英国,排名第四。
2010年签订的印/日全面性经济伙伴协议(India-Japa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也帮助加深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下图可以看出印度和日本双边贸易金额在最近十年大幅增长:
2.基建领域:印度要买,日本要卖
印度新一任总理穆迪预期将会大力发展落后的基础建设,如交通部门。而根据野村(Nomura)的报告,日本首相安倍计划在2020年前将日本基建项目出口扩大三倍。两个国家的供需互补性显然非常强。
不过对于日印两国来说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日本自1958年开始便对日本提供双边贷款和资金援助,根据印度外交部的数据,日本是该国最大双边援助国。
耗资900亿美元打造的德里-孟买工业走廊项目中,日本政府承诺投资45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包括其引以为豪的高铁技术。
3.中国因素
近期因为印度新一届领导人的上台,中印外交有所解冻,不过一些根本性的矛盾依然是两国之间"永远的痛"。包括西藏问题、边界冲突问题等。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不用说,是更加的尖锐和微妙,因为南海岛屿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等。
近日,印度海军军演将于近期在北太平洋开展,该军事演习传统上一直是印度与美国之间的演习,但其范围随后被扩大,日本已是第三次被邀请参加该演习,日印两国之间的亲密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的崛起撼动了日本在亚洲的地位,也使印度把中国视为假想敌,日本和印度一东一西,试图联合钳制中国自然也不难理解。
野村认为日印两国未来会有进一步的战略合作,安倍自2012年底上任以来也致力于加深两国的安全合作关系。印度也在考虑从日本进口武器,据路透社分析,印度有望成为二战以后第一个从日本购买战斗机的国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