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财新报道称,国开行棚改获得了央行1万亿再贷款,但周一,《第一财经日报》指出,这笔资金是以PSL(抵押补充贷款)的名义下发,一时间市场各种传言、猜测不断。
今日财新改口,称这1万亿确为PSL,其资金规模从4月逐步扩大,开始是1000亿元,5月之后逐步增加至1万亿元,央行提供资金支持的形式也从最初的再贷款,最终落实为7月初文件字面上的PSL,这笔资金二季度已经到账。
关于政策演变背后的考量,财新提到:
知情人士称,6月之前一直说这笔资金是再贷款,6月底开始国开行文件里才明确这笔棚改资金是以PSL的形式提供,希望同时作为引导中期利率的工具。
从再贷款到PSL,可以看出,央行希望把提供棚改资金支持、稳增长的短期目标,与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相结合。
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钟正生屡次在华尔街见闻网站发表专栏称,与再贷款相比,PSL需要提供抵押物,这与再贷款有着本质的区别,也并非再贷款的升级版。
因此PSL的利率要更低一些。财新称,国开行获得1万亿PLS的利率为"4%略高一点",明显低于市场的中长期利率水平(目前在5%-6%左右)。
这也与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孙国峰的观点相吻合。7月初,孙国锋在《清华金融评论》发表个人观点称,对于开发性金融来说,国家要求支持的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等方面需要保持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因此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开发性金融机构努力降低融资成本,提供成本适当、来源稳定的资金。
他特别提到,这种政府相关制度安排不是类似对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补贴以及对其贷款提供担保的做法,而是在其可以实现长期盈利的前提下,将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提供的一种制度和机制设计。
PSL便是央行近来极力打造的中期利率政策新工具,最早提出是在今年5月末的内部研讨上。其提出的背景是,外汇占款下滑以及中期利率传导机制的不畅。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外汇占款的增速就在放缓,最近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央行数据显示,6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环比骤降883亿元,这是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连续十个月正增长后首次下降,也创下两年半以来的最大单月降幅。
钟正生认为,之前央行一直以外汇作为抵押发放货币,但随着今年外汇占款的趋势下滑,央行遇到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缺失的问题。重启再贷款可在短期内提供基础货币,但再贷款是信用贷款,不需要抵押品,历史上存在信用风险问题,并非长久之计。因此,央行需要寻找新的合格抵押品来发放货币。
未来,如果PSL能够成为商业银行获取基础货币的主流渠道,那么PSL利率完全可以充当政策基准利率,并借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再贴现是用未到期商业汇票(相当于短期贷款资产)作为抵押,充当短期基准利率;而PSL以中长期贷款资产作为抵押,可以成为中长期基准利率。
钟正生还提到,央行之所以创设PSL,更多地还是寄予结构调整的重望。
一、PSL可以事实上发挥"定向降息"功能。
二、PSL有助于从边际上改善表内贷款投放,提升广义货币增速。
三、PSL能够降低融资成本,值得庆幸;可能激励过度放贷,需要警醒。
最后,财新报道,在1万亿的PSL之外,央行还可能以某种方式向国开行提供相对低成本的资金,与国开行未来将要发行的重点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的住宅金融专项债券有关系,这一操作或将在8月启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