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逾一年的IPO终于开闸,可带来的却是一地鸡毛。在新的发行体制下,高市盈率、老股套现、紧急暂缓、紧急措施等乱象频出,中国股市到底怎么了?(详见《新华社:IPO开闸乱象丛生 因顶层设计存在先天缺陷》)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证监会关于发行制度的新规。
对于股本在4亿以下的企业,发行时对于发行股份数量的约束条件有两条:
1)招股意向书中通常会写明"本次发行股份数不超过xx万股,其中新股发行不超过xx万股,老股转让不超过xx万股";
2)发行股份或称流通股份(即新股发行数+老股转让数)/(原股本+新股发行数)=25%,尽管规定中要求的是大于等于25%,但针对已发行股票进行统计之后发现很多都直接取到了等号。
再加上一般主承销商在价值分析报告(研究部门独立于投行部门撰写的)中会对总的发行股份数量做出预测,因此不论新股、老股都有了能够大致估算数量区间的依据。
其次,根据规定,(募集资金量+发行费用)=新股数量*价格(直接取到等号便于计算,大部分实际情况中也是直接取到等号),在对发行费用进行假设之后,结合上文对于新股数量的估算,就能够大概测算出发行价格。
一个简单的结论就是如果给定募集资金量且总发行股份数量变化不大,发行价格越高,则新股发行数量越少,老股转让数量越多。
——————————————
在新股聚焦第二弹中,我们发现有两个公司无论从发行规模、募集资金规模还是财务数据方面都极为类似,甚至连主承销商都是同一个,不禁让人产生了兴趣。
两家上市公司均由华泰联合证券承销,发行前股本大致在5000万左右。根据主承销商提供的价值分析报告,两家公司发行后预计流通股份数大致在1200万左右,且预计的老股转让数都大大超过新股发行数。"奥赛康"事件之后,众信旅游实际发行时的老股发行数却突然变为略小于新股发行数,这与奥赛康是否有关系,或者这是否投行与发行人之间协商的结果我们都不得而知,但发行价格远远小于此前投行给定的价格区间则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这里的"略小于"真的只是"略",我们要指出的是,由于新股发行数量=(募集资金量+发行费用)/发行价格,因此如果要为了"政治目的"使得新股发行数量必须"略"大于老股转让数量,那么在募集资金量和发行费用不会有巨大变动的前提下势必要大大压低发行价格。至于众信旅游究竟为何在实际上市时大幅调低发行价,我们不知道理由也无法探究到更深的层面。
除了在发行方式的类似,两家公司在财务数据上的相似点也众多。
表面上看,众信旅游的资产负债率很高,但事实上真正的有息负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仅有短期借款2000万元,财务费用也都为负值,如果剔除"几乎任何公司都希望有的负债"预收账款外,众信的资产负债率则会大大下降;货币资金方面,众信从2012年底开始就维持在2.4亿元以上的高位,友邦也维持在1.2亿;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看,两家也都比较出色。
拥有如此出色的现金流和充沛的现金,众信旅游预计募集资金规模仅为1.49亿元,并且根据路演当天公司董秘的描述,3个募投项目都是2010年就已经制定计划。那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在公司其实有能力(至少从财务数据上看是如此)投资募投项目的情况下,为何要拖到3年之后非要靠IPO来解决项目所需资金(下图为众信招股意向书中重大支出项的说明,显示为无)?是公司3年前对募投项目并不看好,还是……?我们不得而知。
相比而言,友邦吊顶则已经在前期利用自有资金投资了8000万元以上(下图为友邦招股意向书中重大支出项的说明),因此货币资金方面也并没有众信那么阔绰。
我们无意暗示什么,也无法探究发行人和投行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仅仅只是将已有的数据摆上台面供所有读者解读,至于结论,每个人心里都有各自的判断,我们也就不妄自揣测了。
——上文仅代表AlexYoung个人观点,不代表华尔街见闻网站所持观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