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关"金钱买不来幸福"的古谚语也许真有它的道理,但是在现实的数据面前,我们可以看出,金钱或许真的能买来幸福。
我们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幸福指数排名结合上对应国家的人均GDP水平,得出了下列图表,纵轴人均GDP,横轴平均坎特里尔阶梯(Average Cantril Ladder可以理解为幸福指数):
点击这里看大图
虽然上图不能说明没钱就一定不幸福(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等国),但很明显的是,富裕的国家普遍幸福指数比较高(丹麦、挪威、瑞士等国),幸福指数较低的几乎都是穷国,最悲剧的是非洲的多哥,在GDP和幸福指数上双双垫底。我们还可以发现东方富裕的国家幸福指数普遍不及同等级的西方国家。
与我们的祖先相比,积累财富对于我们来说可能真的更加重要,我们不仅需要足够的财富以维持家庭,我们还会尽量地谋求更多的财富。
浸润在这么一个严重的物质主义社会之中,"金钱买得来幸福"其实并非什么大惊喜。然而有趣的是,为什么它会成为人们关注与研究的对象,这可值得我们去思考。
《福布斯》杂志曾在美国最富有的400个人和另外1000多中低收入者以及穷人中做过"幸福指数"比较调查,结果不出意料,超级富翁们确实比流浪汉幸福许多,前者平均分是5.8,后者只有一半,为2.9。
但也有调查显示,近数十年来美国的财富增长无益于美国人得到更多的幸福,他们的幸福指数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徘徊不前了(更别提近几年的经济危机让数值明显下跌),此可以解释为一种"平台效应",如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所言:"当一个人从一贫如洗上升到中产阶级时,财富的增长使人们感到更幸福。
可是,接下来的财富增长就不会再使人增加多少幸福感了……一年赚5万美元的人比一年赚1万美元的人要感到更幸福,但是那些一年赚500万美元的人却并没有比一年赚10万美元的人幸福多少。"这也许要归咎于两方面:首先,经济发展让基于比较产生的快感不断降格了,想想那些曾经是少数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如洗衣机和电冰箱,现在已经多么习以为常;其次,金钱刺激了欲望,让人们总是想去拥有更好的东西,但好的东西总是有限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