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4日星期三

华尔街见闻: 《人民日报》回应救楼市:楼市调整期 也是改革好时机

华尔街见闻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人民日报》回应救楼市:楼市调整期 也是改革好时机
May 14th 2014, 06:02, by 张澄

中国房地产,房地产市场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房地产市场较为冷淡,也不断有声音唱空中国楼市,对此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周三发文称,楼市调整期也是改革好时机,因地制宜提高政策效力、推进体制改革,较之救市更有价值。

文章开篇便指出,"楼市最近似乎有点冷"。那么中国房地产市场冷到了什么程度,可以先从一组数据来窥探究竟:

财政部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与房地产交易直接相关部分税收增速下降,房地产营业税和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双双出现负增长。

研究机构数据也表明,4月份35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达到5年来的新高。而开发商降价换量的策略也收效不大,向来是楼市旺季的5月小黄金周,全国楼市成交量缩水。

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4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6.4%,增速比1-3月回落0.4%。其中,关键分项指标如住宅投资增速和商品房销售面积等几乎全线回落。

《人民日报》认为房价企稳其实也是改革的好时机:

置于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方位观察,房地产市场的健康与否,关乎人民住有所居的梦想,关乎经济转型升级的成败,关乎改革爬坡过坎的深化。无论是保持调控定力,还是重塑地方发展路径,这都是减少改革成本的好时机。在改革关联性和耦合性愈加受到重视的今天,如果只用简单的救市举措,错失了这一契机,损失的只会是未来。

《人民日报》对一些城市的"救市传言"做出回应:

价格有涨有跌,这是市场经济的正常规律。但是,一些城市的"救市传言"也引起了关注。比如,放宽在中心城区限购范围,购房贷款可获政策性担保,新区购房享受"例外"的优惠……这都被解读为"救市之举"。事实上,这些传言不少都被证实为误传,更多还是反映了市场与购房者关切的情绪。

尽管如此,我们对于个别地方政府可能的"救市冲动",也要保持警惕。

地方政府应与宏观经济大局保持应有的协调性。既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加住房供给,保障好群众的居住权,还要保持房地产关联行业的合理景气,这就是宏观大局。楼价企稳,是房价回归合理区间的必经阶段,需要正确对待。对于中央的既定政策,地方应继续坚决落实,而非另辟蹊径、随性救市。

与此同时,也要以更深入的改革解决地方发展内在需求。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是救市冲动始终存在的原动力。但客观看,地方财权事权不够匹配,也是不得不依赖土地财政的原因。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过度依赖,需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现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匹配,提高财政收入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

因此,因地制宜提高政策效力、推进体制改革,较之救市更有价值。

文章还表示,从历史趋势来看,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的一幕很难重演:

一方面,曾经的部分城市的房价虚高,一定程度上是流动性过剩的结果,如今宏观经济仍在合理区间,货币政策保持定力,加之简政放权的深入,社会资本投资渠道拓宽,不再盲目涌向楼市,这些都在弱化房价盲目上涨的趋势。另一方面,伴随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的积极推进,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环境和预期,都在不断优化。

点击链接查看《人民日报》原文

文章分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