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近期会对存贷比计算方式进行微调,以满足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需要。
此举将在不全面宽松的基础上提高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令资金流向政策希望流入的领域。
因75%的存贷比是《商业银行法》规定的,不能突破,所以可能的调整方式是在计算银行存贷比时缩小分子并扩大分母。
(注:存贷比即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的比值,准确来说应为贷存比,但市场普遍称之为存贷比。)
路透社分析了银监会调整存贷比的几种情景:
一:银监会提高存贷比的分母
对于部分以前不可计入一般性存款的资金,重新可计入分母中,增加分母,从而降低存贷比,实质是降低负债的成本率,降低资产端的收益率。
王兆星表示,有一些其他的比较稳定的存款来源,过去可能没有计算在分母中。
二:银监会减少存贷比的分子
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离管理,政策性贷款(比如:小微贷款、三农贷款等)不纳入75%存贷比监管,减少银行的政策性成本,从而可适度降低这类贷款利率,减低社会平均融资成本。
王兆星表示,中央银行对小微企业、"三农"的专项贷款,不再计入贷款分子中。
银行监管二部主任杨丽平称,银监会通过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包括存贷比、包括单列信贷指标等,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三:银监会不将政策性金融纳入存贷比分子分母考量
王兆星表示,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发行的金融债券,既不计入到存贷比的分母"存款"中,其发放的贷款也不能计入分子中。
杨丽平称,到目前为止小微企业金融债已经发行了近5,000亿。这近5,000亿小微企业金融债在存贷比当中不计算。
国泰君安在最新的一份报告中提到,静态的来看,贷存比指标变化对商业银行当前的信贷行为影响不大。
从商业银行现有的数据上看,目前的贷存比指标离 75%的监管红线还较远,贷存比从总量上来说并不是制约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最主要因素,放松该约束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行为影响有限。如表 1,银监会公布的 1 季度末商业银行贷存比为 65.89%,离75%的红线尚有一段距离。目前绝大部分银行的贷存比指标也都在 70%以下。
但其认为,从动态的来看,放松贷存比指标将为未来新增信贷投放留出空间。
127号文要求同业非标资产进表(纳入信贷科目),受制于存贷比不松动,商业银行很可能会收缩资产,因此在"非标"进表的同时,有必要提前放松存贷比指标。
此外,这一举措也符合定向金融和调结构的政策特征,激励商业银行将信贷资源定向投放到有利于"调结构"部门。
报告称,中期来看,监管指标的放松可能提高信贷资产的回报,使得资产方中信贷占比回升。事实上,更进一步来推断,随着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逐渐到位(次级债和优先股等),约束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监管成本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信贷投放出现相对改善的概率在上升。
最后,从微观角度来看,此次放松领域可能是小微企业,若这部分信贷能有效扩张,实际上有利于减小社会整体的信用尾部风险,从而提升市场风险偏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