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席卷欧元区以来,受惠于之前痛苦的改革,德国经济在危机中仍然有着良好的表现,甚至直到最近欧元区开始摆脱衰退,德国经济仍然是其中的火车头。
2013年德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已经达到GDP的7.5%,虽然德国在欧元区内的主要贸易伙伴都受到了危机的严重冲击,但新兴经济体对运输工具和机械的巨大需求,还一直推动着德国优势出口产业的快速增长。之前对劳动力市场的改革,限制了德国劳动力的成本涨幅,这令德国劳动力市场表现抢眼,失业率从9年前的11.4%下滑至当前的5.2%。经济的繁荣发展也改善了德国政府的财政状况,2013年德国联邦财政已经出现了盈余。
很明显,德国和其它欧元区国家的经济表现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所谓"不患贫而患不均",德国和其它欧元区国家经济状况的分化,无疑加剧了它们在欧盟层面上的分歧,而且如果这些分化长期持续,那么单一货币联盟也将无法维持下去,更不要说未来全面建立单一市场。德国经济真的是"东方不败"吗?其它欧洲国家难道没有赶上德国的机会吗?经济学人认为,当前德国繁荣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乌云:
提高生产率增长需要对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进行更大的投入。虽然德国人对他们创造的经常账户盈余感到自豪,但这也可以被解读成一种疲软的信号,因为这代表相对于国内储蓄,国内投资的不足。德国总投资占GDP的比例已经从2000年的21.5%下滑至2013年的17.2%。政府不仅减少了对基建的投资,对现有基建维护的投入也太小了。
然而,投资最大的跌幅来自于企业部门,根据柏林经济智库DIW的数据,德国需要长期增加投资比重3个百分点。德国工业联合会的Markus Kerber表示,其特别担心基建,包括电网到宽带。
对人力资本投入的不足也和实物资本的情况一样。柏林和德国其它地方一样,很多产业的雇主经常表示技术人员的短缺。德国的教育支出低于其它富裕发达国家,教育支出的不足部分源于儿童数量的减少。OCED在富裕发达国家进行的劳动适龄人口调查发现,德国人的算术能力要低于平均水平,但文盲率较低——这个结果多少有点令人惊讶。获得教育认证(比如说大学文凭)的年轻人比例不足1/3,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更高的生产率增长将需要服务业部门有更好的表现,而服务业占了德国经济的69%。虽然柏林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数量有令人鼓舞的增加,但仍缺乏德国制造业的强劲势头。增强市场竞争的改革,特别是在占GDP10%的专业服务领域,将有助于全面地提升生产率。OCED短促德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说放松商业登记的公证流程,取消建筑师服务的价格监管,这是欧盟内德国特有的限制措施。
但至今德国经济仍然发展的很好,几乎不存在进行新一轮改革的动力。据Eurobarometer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84%的德国人满意当前的经济状态,这是欧元区里最高的。经济智库IW Köln主管Michael Hüther认为,在经历之前痛苦改革以后,去年年末建立的联合政府过分倾向于满足人民的需求。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最IN养老金改革的倒退,容许部分人在63岁退休享受全部退休金,而不是65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