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9日星期三

华尔街见闻: 不只是中国,全球面临“影子银行”扩张风险!

华尔街见闻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不只是中国,全球面临"影子银行"扩张风险!
Jul 9th 2014, 06:28, by 林建建

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时常被拿来大做文章。但实际上,全球都面临着影子银行扩张的风险。机构在低利率环境下对息差的追逐以及银行面临着更严格的贷款监管,都使得影子银行有机可趁。

资产规模达4660亿美元的投资管理公司联博基金(AllianceBernstein)的资深投资组合经理人Jonathan Liang告诉CNBC:

银行们必须从很多它们曾经活跃其中的传统领域退出。尽管银行撤出了,但是企业贷款的需求仍然存在。作为投资者,银行的退出给了我们一个进场的机会。

Liang称,AllianceBernstein正在扩充团队,致力于进军中间市场贷款以及基建和房地产融资市场。

他还表示,发放流动性不如债券的贷款可以获得较(同期)债券高约150-200基点的息差。相较于10年期美国国债2.65%的收益率,发放此类贷款的收益更加可观。  

Alternative credit manager Highland Capital公司董事总经理Paul Adkins称:

这是由于缺乏银行贷款所致,也是(市场)追求收益率的直接结果。

据研究机构Hedge Fund Research(HFR)称,进军这一市场的对冲基金通常是多重策略对冲基金,而非单一策略对冲基金。但是HFR注意到,今年以来,多重策略对冲基金的占比已经超过了7%,它们的资产规模也增长至了4250亿美元。一季度,此类基金实现了97亿美元资金的净流入,而2013年全年为148亿美元。

投资者们称这种现象为"贷款去中介化"(credit disintermediation),与被中国的银行们移至表外的高利率贷款大体相似。中国的信托产品和资管产品引发了市场对发生信贷危机的担忧,因为它们在为投资者提供以比银行定期存款高近3%利率的同时,将钱借给了高风险的借款人。

在中国当局加强影子银行管理的同时,影子银行在全球其它地方继续滋生。

上周耶伦曾表示,美联储已增加对影子银行的监测,但是对其实施监管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AllianceBernstein的数据显示,30年前,美国非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公司超过50%的贷款来自银行,这些贷款占到了美国整个私营部门贷款的近70%。而如今,由银行为非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公司提供的贷款仅约23%。

CNBC认为,在巴塞尔协议和美国弗兰克法案等日益严格的监管和资本要求下,这种趋势仍将继续。

法兴银行也预期,金融去中介化仍将持续。法兴援引标普的数据预测,截至2018年,全球商业贷款需求将达到73万亿美元,而银行仅能提供一半左右。

不过法兴还表示,尽管这种"金融脱媒"现象在美国表现的尤为突出,但是自2011年以来,银行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情况出现了回暖。

相反,法兴看到了欧洲在"金融脱媒"上的巨大潜力。它认为,欧洲央行的低利率将为"金融脱媒"的发展提供空间。此外,欧洲银行们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面临资产质量审查,以及更严格的资本监管。

法兴认为:

在缓慢的复苏中,欧元区非金融机构将不得不寻求新的融资渠道。

与此同时,欧洲央行对支持经济复苏所做的承诺将很可能使投资者偏好更高收益的资产。

但是在亚洲,这种变化趋势很可能十分有限,甚至在金融危机发生前更加常见。

星展银行固定收益部门主管Clifford Lee告诉CNBC:

传统上,亚洲习惯于通过银行贷款融资。

亚洲的银行们的资本仍然雄厚,尽管贷款市场时有起伏,但仍然十分健康。

LEE认为这也是亚洲地区债券市场发展受限的障碍之一。他还表示,"对于对冲基金来说,2008年金融危机的血泪仍然历历在目,所以高收益率企业债券仍未大规模回归。"

至于亚洲是否会跟上"金融脱媒"的趋势,德意志银行亚洲信贷研究部门主管Harsh Agarwal认为:

因为债券市场仍然活跃和有发展潜力,公司们向私营部门需求资金借贷的需求仍然很低。

他表示,今年以来,亚洲发债规模已达1050亿美元,逼近去年全年的1250亿美元。

"如果你的公司能获得一个评级,那么你很容易就能在债券市场融资,为什么还要去私人市场融资呢? 我认为现时这个市场比4-5年前发生信贷危机时要小。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