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中很多人可能不曾听说过伦敦的贝尔格莱维亚区(Belgravia ,高档住宅区),但是那里的房产中介们如今却在密切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伦敦中心区高端房产价格涨势迅猛,大量手持现金的外国人正在收购这里的房产,这些人买房时似乎不怎么关心价格,以致一房难求。在英国各个行业都不景气的当下,唯独房产市场一枝独秀。
英国央行方面对此正密切关注。来自国外的大量热钱涌入国内房产市场,一旦监管不到位,很容易产生泡沫。
不过,与最近中国社会正在开展的史无前例的改革相比,英国房产市场的泡沫并不算什么。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从农业到工业,其步伐显得井井有条。时至今日,改革的大潮已经开始波及金融业。
政策制定者们的议程表里已经罗列起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这其中包括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利率自由化、房产税试点扩大等。
资本境内外自由流动是一项大工程,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但是在未来5~10年里,这一构想值得期待。这也解释了为何上个月英国财长奥斯本千里迢迢奔赴北京 - 为推动伦敦成为全球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而努力。奥斯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是一大群垂涎中国市场的基金、私募、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的领导人目前意识到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依靠投资,做好了中国经济要牺牲速度换质量的准备。中国经济曾经十分依赖出口,也推动了工业生产能力的高速扩张。但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债务,特别是地方政府。2007、08年的金融危机至今的全球经济复苏进度不尽如人意,直接导致了对"中国制造"的需求减缓,这让中国开始重视开发国内市场,并且政府投资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大手大脚。
本周即将举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市场普遍预计在本次会议上领导层将在经济领域做出重大改革。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师认为本次会议不会出台具体措施,更多的将是在方向性问题上给出指导意见,预期将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如何增加国民收入;国家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如何转变;资本使用效率如何提高。
改革肯定会受到来自既得利益阶层巨大的阻力。《经济学人》的文章称,当初人们对十一届三中全会能拿出怎样的改革措施,以拯救摇摇欲坠的中国经济也不抱希望,但结果却是邓小平大刀阔斧的改革解放了中国生产力。今年11月9日又一届三中全会将召开,会议订在一个军队经营的宾馆闭门举行,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会前中国领导层不断放出风声,称将届时会有重大改革举措出台,人们猜测的改革方向,集中在国企、金融体系、农村土地问题等方面。如今中国不再拥有廉价劳动力红利,效率低下的国企和倒错配置的资本资源将危及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因此中国领导层迫切需要改革。文章认为,中国即使不能提出大刀阔斧的、针对国企的私有化日程表,也应该设法在国企经营中引入更多商品经济元素,同时建立全国社会保障体系,以应对迅速老龄化社会的需要,还应改变目前国企效率低下却能优先获得廉价融资机会的政策,减少对国企的特殊优待,同时采取进一步措施,推动利率、汇率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从而为人民币全面可自由兑换铺平道路。文章指出,上述改革存在强大阻力,包括国企老板、共产党内部的既得利益集团都是阻挠改革的势力,但"习近平必须克服这些阻力,这样才能名垂青史"。
美国方面对中国的经济崛起忌惮三分,一方面美国由于跟中国存在巨额贸易赤字,一直指责中国在操纵人民币汇率以低价向西方国家倾销商品;另一方面美国也惧怕某一天中国会突然宣布停止购买美债,这可能酿成金融界的"珍珠港事件"。
回到上世纪90年代,对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入WTO的历程,美国方面给中国强加了更严格的条款,中国接受了,并且时至今日完成的令人满意。如今,美国又向中国提出了两个要求:中国金融领域向美国的银行敞开大门,用中国的储蓄来推动西方的资本市场。为什么美国如此急切的要做这件事?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其储蓄只有2.8万亿美元,而中国却有4万亿美元。如果中国解除了金融壁垒,全球的金融体系都将产生无法估量的变革。
Lombard Street Research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精英阶层已经将子女送至英美等国接受教育,其背后的资金流动已经开始,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何贝尔格莱维亚等上流社区的房产中介们为何如此关注中国经济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