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欧洲银行联盟框架 Dec 12th 2013, 06:05, by 莫西干 经过一年多漫长的谈判,欧元区各国终于在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欧债危机的银行联盟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共识,与理想的结果相比,当前的方案作出了众多妥协,很多人认为当前的方案已经不足以实现既定的目标——打破主权债务和问题银行之间的恶性反馈。但对于银行联盟的进展,智库机构开放欧洲还是给出了积极的评价,以下是详细的解读: 最新协议的关键点 -
最新的官方计划草案在上周早些时间公布了,内容看起来并没有重大的改变。 -
(在作为监管者的欧洲央行提出必要行动建议以后,)成员国重组机构组成的董事会将对怎么重组银行提出建议。接着欧盟将决定这些计划是否胜任。 -
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共同化的基金。按照之前的计划,一笔高达550亿欧元的基金将在未来10年里通过对金融系统征收未确定的税来建立。 -
将在成员国基金之间建立网络,容许它们相互借款,并在发生危机的时候采取行动。为了减轻德国对其合法性的担忧,这可能通过一个独立的政府间协议管理。 -
纳税人支持的基金仍然是最终的手段,特别是欧洲层面的基金(要么是通过上述网络,要么是通过欧元区救助基金ESM),而内部救助将是第一步应对措施。在欧盟银行复苏与重组法令下,内部救助的计划将从2018年提前到2016年,来进一步满足德国的要求。
仍没有达成共识的点 -
很多点仍然不明确,至少包括如果欧盟和成员国当局意见不一,谁将有最终话语权。如果其只用到成员国自己的基金,这几乎可以肯定最终话语权在成员国当局手上。 -
触发基金使用的具体过程仍然不明确,特别是重组过程涉及跨境大型银行的情况。 -
更重要的是,如果需要一份新的协议,这将需要妥善解决细节问题——正如财政契约一样,这将需要时间和艰难的谈判。而且这还需要决定是否将其纳入到欧盟协议中,正如之前的财政契约计划一样。 -
单一重组机制(SRM)的谈判将继续,该机制只会用于较大型的银行,类似于设立欧洲央行的单一监管者角色。
德国真的走到这么远了吗? -
报道显示,德国立场的改变是妥协背后的关键因素。虽然德国已经明显作出了一些妥协,但其仍然得到了很多它想要的东西。 -
回顾德国财政朔伊布勒今年5月在FT上公布的计划,德国已经得到了以下东西——更大的成员国权力,提升董事会的地位,降低欧盟的地位,以及阻止共同化基金来限制使用纳税人资金。德国还可能能实现,SRM只针对较大银行和更快引入内部救助规则的诉求。 -
当然,德国也在需要修改欧盟协议的立场上作出了让步,特别是在最近该问题的法律意见打击了其立场以后。通过能提供进一步法律保护的政府间协议,德国已经找到了暂时的落脚点,
现在的共识对欧元区影响何在? -
正如我们之前表示的,走向共识的进展是积极的。但共识仍然受到一些关键性缺陷的负面影响,也就是:在明年银行压力测试以后该体系并不会马上生效,该体系仍然依赖于成员国当局和临时的措施,还有在危机中的反应时间也受到了限制。 -
包括成员基金,欧元区的基金还是ESM,对于拥有33万亿欧元资产欧元区银行部门的标准来说,仍然不足以支持和重组任何一家大型倒闭银行。 -
我们仍然不相信,这将足以打破主权和银行间在危机中的恶性反馈(打破该反馈仍然是银行联盟的既定目标)——成员国政策和资金仍然在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另一个考虑的重点是,鉴于欧元区银行当前的组织架构,银行内部救助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成员国国内的事务。虽然这独立于主权和银行间反馈,但在很多欧元区国家这种反馈关系仍然严重,特别是国内系统性重要银行出现问题的时候。这情况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善,但不能保证一定会改善。
对非欧元区国家影响何在? -
使用政府间协议是引人关注的,可能会产生各种未知影响。虽然对欧元区来说,这并非最理想的方案,但这的确隔离了对非欧元区国家的潜在影响和控制。 -
一个潜在的好处是,欧元区不能通过其基于单一市场条款的自有机构实施决议,这的确也凸显了影响范围的限制问题。 -
协议临时措施的部分碎片化了流程,无法对未来对解决欧盟或欧元区难题的机制性改变提供一份系统性蓝图。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