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年半前,欧元区国家已经在领导人峰会上同意了建立一体化的银行联盟,希望能打破主权债务和问题银行之间的恶性循环。然而,在一年多的艰难谈判中,德国仍然是其中最大的障碍,因为德国不希望放弃对其地方性银行的监管权,也不愿意简单地设立一个共同出资的救助基金,更不希望整合各国的存款担保机制。说白了,德国不希望为其它国家的问题银行提供免费担保甚至买单,也不希望把过多的权力转移到欧盟的层面。
虽然最近关于银行联盟的谈判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从披露的谈判信息判断,银行联盟的框架协议已经对德国作出了重大的让步。然而,妥协版的银行联盟可能并不够"联盟",FT编辑Gene Frieda作出了解读:
银行联盟将无法打破主权与银行间的反馈回路。在发生清算的时候,银行将仍然几乎完全依赖国内的资金来源。首先承担损失的是股票和次级债持有者,而最终根据新的法规,无担保的高级债持有者也将承担损失。
国内的债权人,也就是国内纳税人的一个子集,将可能仍然不得不自己买单,不仅是因为大部分国内救助基金将是空账经营的。来自ESM救助基金的主权贷款将是下一条防线,但只有很小规模的欧元区资金被划为救助资金——在可望不可即的地方只有600亿欧元的ESM资金可以直接用于重组银行。
对于一个持有25万亿欧元资产的由130银行组成的集团来说,这个共同救助机制是微不足道的。同时,共同存款担保基金也是遥不可及的。
结果?鉴于主权和私营部门债务水平高企和经济增长缓慢,外国的债权人将继续远离任何资本补充计划。
这将迫使银行在"国内生存和死亡",加剧了欧洲银行体系的分裂。
银行将继续持有大部分国内资产,而它们的规模将受限于它们居民存款的基础。任何融资成本的再收敛不是因为市场信心增加的影响,而是来自重新出现的国内融资约束(回到欧元出现前的情况,各顾各的)。
另一方面,贷款定价将仍然在边缘国家违约风险很高的情况下维持高度分化,因为负债累累的经济体不可能靠经济增长走出债务陷阱。一个完整的银行联盟要移除国家的融资限制,并促使更多的信贷流向有前景的企业。
而各种监管改变将加剧以国界划分的分化——这些新监管原意是为了令全球金融体系更安全的,这将严重打击跨境收购活动。
巴塞尔III和相关的监管总的来说是为了打击增加银行规模的。基于规模、杠杆和复杂度增加资本的要求,以及隔离子公司的倾向,可能会令全球银行体系更安全,但这用于欧元区国家,在没有稳固的银行联盟背景下,这些监管将成为减低效率加剧分化的毒药。
最后,鉴于银行部门缺乏共同的财政支持,欧洲央行的独立性将受到损害。实际上,没有一个有公信力的支持,监管的职权将难以独立,这将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目标之间造成冲突。
妥协版的单一银行清算机制协议很可能会反映银行联盟的大背景,避开权力集中化,倾向于把重要的否决权留在国家层面的政府和监管者。持续的金融分化,不稳定的边缘国债债务动向和伴随而来的通缩风险,将迫使欧洲央行进一步走向难以区分是否是承销财政政策的QE计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